
小田和正
クリスマスの約束
已经77 岁的小田和正,在最后一届“圣诞的约定”歌会再次登上舞台,唱响了《突如其来的爱情》。
伴着熟悉的旋律响起,梦回当年的《东京爱情故事》。
犹记得,小田和正年轻时唱这首歌,总是又蹦又跳,满心的雀跃,世事变迁,虽然此时的他嗓音条件依旧不错,但显然那种龙精虎猛的劲头不再。
在松隆子等一群歌手的簇拥之下,这首歌得以完成,也凭添了几分感怀:毕竟几人真得鹿,不知终日梦为鱼。
至今回想起90年代的那部剧,依然如同一场恍若隔世的大梦,想起赤名莉香的笑,想起无疾而终的意难平。身外身做梦中梦,一晌贪欢。
《东京爱情故事》的成功,离不开这首《突如其来的爱情》的加持。
因为镜头记录的是故事,而旋律表达的是时代。
那是经济泡沫破灭前的狂欢,城市霓虹,醉生梦死,电吉他的起手,红男绿女在律动中腰肢摆动。
浮生若梦中破碎的爱情,最难将息。这也是为什么,当小田和正颇有少年感的清澈声音一出,我们自然而然就想起了:那座名为东京的爱情之城中,赤名莉香灿烂的笑颜仿佛盛开在眼前的繁花,明媚而动人,足以用笑容点亮整个世界。每一个弧度都像是用阳光描绘而成,俏皮、灵动又充满了无尽的活力与爱意。永尾完治那无可奈何的傻笑也相继浮现,带着几分憨态,又仿佛隐藏着诸多欲语还休的深情。就似一个在爱情面前懵懂青涩的少年,木讷却又单纯得让人觉得可爱。
他们俩在爱情漩涡中的时时刻刻也慢慢地浮现,牵动愁肠的瞬间就像无声哑剧。莉香在爱情中的勇敢追逐与失落时的暗自神伤,完治面对爱情抉择时的犹豫与纠结,每一个画面都染上了爱情那或明或暗的色彩。
这大概就是为什么,一首流行歌能成为“世界名曲”。这个说法并不夸张,《突如其来的爱情》的确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许多人。
还记得王家卫的电视剧《繁花》吗?细心的观众可能知道,这首歌几乎成为了玲子的人生映照。玲子是个独立的人,一个人运营着“夜东京”,她也为爱情付出了很多,只可惜一切的一切,都不过无疾而终。她选择退出,留下了满目遗憾。这样的况味,何尝不是赤名莉香的。这首歌影响的范围,可不局限于亚洲,此前网上以一段黑人小哥翻唱的视频,不是一般的火。唱歌的小哥名叫Chris Hart,地道的黑人,可画风和声音反差太大简直开口跪,声线超级棒,可见这首歌的影响力,确实是世界级的。
与电视剧中的唏嘘相对应的,还有小田和正的衰老。在唱响这首歌之前,小田和正宣布,由他创办的演出“圣诞的约定”已是最后一回。这个事情挺值得聊一下的。
大概是世纪初的时候,小田和正给福山雅治、松任谷由実、山下达郎等等等大咖都亲笔写了邀请信,晓之以情,动之以理:“我们多年来做音乐的人,现在最重要的也许是承认与敬爱同时代的音乐人们。因此我想做一个节目,希望有幸与各位同台演唱各位的名曲。”
结果特别尴尬,一个没来。他只能自嘲:“不好意思啊,一个没来,我只好自己唱了,翻唱那些不来的家伙的歌时,希望他们不要打喷嚏。”但小田和正确实是赤子之心,虽然没有捧场,可是一年年办得特别认真。
这份赤诚打动了越来越多的人:松隆子、宇多田光、樱井和寿、矢野显子、生物股长乐队……这个约定一下子就延续了20年。这种赤子特质,大概生就写在他的骨子里。
1947年,小田和正出生在横滨,早年间是妥妥的理工科学霸,一路开考到了早稻田大学。他是个有才情的人,不满足于每日奔波在实验室和课堂,于是就和同学组成了乐队Off Course。这是乐队一度非常火爆,以1982在日本武道馆的演出为例,万人空巷,小田和正一身白西装,坐在钢琴前面,极深情地弹唱。
很快汗水渗满了他的额头,顺着脸庞滑落,这一幕也成为流行音乐史上的经典一幕。可惜的是,这支乐队在80年代末解散,并在东京巨蛋举行告别演唱会。但这并没有停止他创作的步伐。2年后,我们听到了那首《突如其来的爱情》。
2002 年,小田和正的精选集《自己 best》突破了 200 万张,这一年,他已经55岁了。2016年,他推出的全集精选碟《那天那时》,首周销售量13.1 万张,这一年,他68岁。2018年,年过古稀的小田和正,将“ENCORE 小田和正之旅”演唱会先后出演了48场,超过40万人参加。尽管年纪很大了,但在演唱会上奔跑,依旧是他表演的常规项目:他身着白T恤,轻快地跑入那宛如浩瀚海洋般的观众席,手中紧紧握着麦克风,传递音乐与情感。而后,他温柔且慷慨地将麦克风递向台下的歌迷。一时间,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仿佛被同一种力量唤醒,刹那间,整个现场像是被一场盛大的魔法席卷,一股宏大的共鸣浪潮汹涌而起。在此刻,那些平日里横亘在人们之间的隔膜,如同晨雾遭遇朝阳般,被这源于美好记忆的合唱所带来的集体回忆悄然消弭,只余下一片纯粹的情感交融与音乐的回响。
虽然,此次的演出,小田和正不能再像从前那样“撒野”。但是看着满台助阵的嘉宾,却生出一种欣慰。有网友说,“怎么感觉像几个儿女在给老人办77大寿。”恰如其分。尤其是松隆子。她已不是古早日剧中的邻家女孩,她已经奔五了。20年间,她甩掉了一个又一个标签,终于成为了自己。当她和老人站在一起,唱响旋律的时候,不免让人动容,他们唱得哪里还是记忆愈发模糊的、氤氲着蒸汽波的悲情故事。他们唱得,分明是走过的人生。
